近日,中央政治局会议及央行、银监会等部门多次重申房地产金融监管的重要性,各地银监局也加大了排查力度,进一步围堵漏洞,遏制房地产金融泡沫的趋势。
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,要坚持房子用于居住而非投机的定位,稳定地价、房价和预期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2021年下半年,央行工作会议上指出,要实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。对此中国保监会年中工作会议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,要严格执行“三线四档”和房地产贷款集中的要求,防止银保资金非法流入房地产市场。
许多地方银行和保险监管局已经制定了房地产金融监管相关措施。例如,安徽省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局要求严格执行“三线四档”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要求,防止银行保险资金非法流入房地产市场。上海银保监管局表示,下一步将进一步遏制房地产金融泡沫。
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任涛认为,监管部门经常出台政策,防止资金非法流入房地产市场,主要是因为当前房地产行业吸收了太多的金融资源。
随着政策的不断收紧,金融监管部门对贷款资金非法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排查力度加大。最近,上海、广东、宁波等重点城市集中披露了与住房信贷有关的罚单,一些城市也进行了专项检查。从处罚原因来看,被处罚单位的违法事实主要包括个人商业贷款、个人消费贷款等信贷资金非法流入房地产市场。 7月16日,银监会对包括民生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内的五家银行处以近3亿元的巨额罚款,其中许多银行涉及违规“输血”房地产。
除开具罚单外,一些重点城市还组织了一定范围内的深入调查。以深圳为例,8月7日,深圳金融监管部门发布数据显示,经过多轮滚动调查和监管核实,截至目前,共发现21.55亿元商业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。
为什么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源源不断地流入住房市场?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指出,由于银行放贷意愿强,房地产贷款风险控制管理成本低,是银行青睐的优质资产。在金融监管部门“不炒房”的基调和严格执法下,房地产贷款的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。根据中国银监会数据,截至6月底,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9.8%,增速为8年来最低;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从2019年的29.2%降至6月底的28.2%。虽然趋势是好的,但也出现一种新的情况:一些地方中小银行利用大银行的退出来争夺房地产贷款的市场份额。但是中小银行抗风险能力偏弱,风险处置手段偏少,面对房地产领域“灰犀牛”风险,中小银行可能受到更大冲击,因此需要予以适度控制。
监管部门对此明确表示,下一阶段将加强对中小银行的监管。银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刘忠瑞此前表示,银监会将对新增房地产贷款比例较高的银行实行名单制管理,督促这些银行落实房地产金融监管要求,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