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林是一座千年古城,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,曾经就有人感慨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。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时期,桂林就已经是“南连海域,北达中原”的重镇,秦朝时期此地盛产玉桂,因此取名为桂林。说到桂林,除了美丽的风景外,还有让人日思夜想的传统特色小吃—桂林米粉,虽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吃到,但终究没有桂林地区的正宗。
桂林米粉源自秦朝修建灵渠时期。当年秦始皇征南越和修灵渠时,士兵和民工千里迢迢从北方来到南方,南北方的差异导致将士们水土不服,随从的伙夫根据西北饸面制作原理,为了让秦军将士接受食物,将南方的大米变成像北方的麦面一样。同时郎中为了解决将士水土不服的问题,将草药熬制成防疫汤剂让其服用。在非常时期,时间紧任务重,大家时常吃完饭后立即服用汤药,久而久之,就逐渐形成了桂林米粉配卤水的雏形,后历经两千多年传承演化,而成为了今天风味独特的桂林米粉。如此算来,桂林米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。
桂林米粉主要分为三个部分:米粉、卤水和佐料。其特点讲究米粉爽滑、卤水香浓、佐料丰富,三者有机配合,组合在一起的味道更加升华。桂林米粉以当地早籼米泡涨后研磨成浆,经装袋滤干,搓成粉团煮热后压制成圆根或片状,圆的叫米粉,片状的叫切粉。籼米粘性小,制作出来的米粉顺滑爽口,没有糯弹的感觉。制作者反复搓揉使米粉筋力极好,正宗的米粉讲究一团只有一根,当天制作当天售卖,及其讲究新鲜,因此当地人多在早餐和中饭时食用,晚饭和宵夜时已经不新鲜了,所以很少食用。这也是桂林米粉店出了桂林,哪怕卤水配方相同、佐料配料一样,整个口感也很难达到原汁原味的原因,因为当天新鲜出炉的米粉原料难以实现。
桂林米粉味道的关键在卤水之中,每家店都有自己独门秘方,并无统一标准,所以不同店家做出来的味道各有千秋,但本质上仍是相同的,均以猪骨、牛骨、药材和香料等一起熬制而成,卤水以猪骨牛骨为底,再有八角、桂皮、甘草、茴香等香料坐锅,辅以三花酒、罗汉果等配料,熬制的成品香味浓郁扑鼻,味道纯美。以米粉拌之,裹挟着每一丝浓香席卷而来。
佐料一般是选用酸豆角、酸笋、花生米、炒黄豆等。最后再佐以葱花、蒜末、辣椒、香菜等,就是一碗完整的桂林米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