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人皆知挣钱难,酷暑严寒都得干;可谁又懂要钱苦,一年到头像白干。这是许多农民工的心声,辛辛苦苦在外打拼一年,只为过年回家开开心心过大年,但每年春节期间讨薪不成功的拖欠工资案例不在少数。工作按时完成,发放工资为何成了“画大饼”?农民工的血汗钱究竟去了哪里?为了帮助农民工解决要钱难的问题,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保护农民工权益,也成立相关部门切实帮助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,但仍有部分老板耍老赖,针对此种现象,只有从根源处治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。
一年辛苦做到头,拿到应得工资本是天经地义,但仍有用工方赖着不给农民工辛苦钱;有吃过欠薪苦头的农民工坦言,只能被迫采取“最多坑一天”的日结薪办法来保护自己。近年来,随着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颁布施行,农民工欠薪问题治理稳中向好,但“年年治理年年欠”的怪象仍无法完全遏制,尤其是工程建设领域,依然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高发区。一方面,受多重因素影响,部分工程建设资金出现兑现难问题,为保交楼、保复工,形成垫资施工或欠款施工的恶性循环,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难以解决的僵局;另一方面,部分地区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仍有不到位、打折扣、降标准的现象,往往存在较多的欠薪纠纷,导致岁末年初上访讨薪问题时有发生。
拉近黑名单,让欠薪老板为失信行为付出代价。最近,20家企业被人社部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,这无疑是治理欠薪的有力之举。不过,治理欠薪仅靠定期公布惩戒名单还远远不够,更需加大对恶意欠薪的处罚力度,让工资拖欠“黑名单”应列尽列,进一步加强失信联合惩戒工作。
眼下又进冬月,对于马上到来的春节,不少农民工等着拿钱回家过年,希望有关部门能充分认识根治欠薪工作的重要性,多方协作,从根源治理拖欠农民工薪资问题,共同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,维护农民工的薪资安全。